<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bat365台湾入口_英国365bet_365体育投注ribo88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bat365台湾入口_英国365bet_365体育投注ribo88

        作者:许启政 王东 时间:2022-08-09 17:02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决定着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准确判断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在所处的阶段,对于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的新矛盾、新特征、新任务,完整、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一、工业化水平判定理论及相关依据

        工业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在产业结构演进上由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向以工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国外学者对工业化进程的量化测评研究一般是从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进行测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配第、科林·克拉克、霍夫曼、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涉及工业化的有关理论普遍认为,工业化判定标准主要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工业化主要表现为:(1)国民收入中工业活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乃至占主导地位;(2)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3)在二次产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4)城市这一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5)在上述指标增长的同时,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这些典型的量化测度方法受到了国际国内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根据不同的指标值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即工业化起步时期)、工业化中期(即工业化起飞时期)、工业化后期(即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即全面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二、我市工业化发展水平判定

        (一)从人均GDP水平判定

        通过对多国工业化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工业化可用人均GDP水平来衡量,人均GDP水平越高,工业化水平也就越高。钱纳里等人按人均GDP水平将所研究国家的工业化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该划分方法被称为钱纳里的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型。在使用人均GDP水平测度工业化水平时,学者们大多采用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型(表1)。

        从表2可以看出,我市在2014年人均GDP收入为3615美元(现价),达到工业化中期的标准。结合2020年、2021年人均GDP收入,并综合考虑2021年我国人民币的阶段性强势升值因素,以及2020、2021年两年美元现价相对2013年美元不变价的折算,从人均GDP衡量标准看,我市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二)从产业结构角度判定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研究认为,工业化作为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从三次产业GDP结构的变动看,在工业化起点,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是缓慢提高。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就到后期阶段。

        表3显示,我市2011年时,一产占比首次低于20%,二产占比首次高于三产,三次产业比例为:17.7∶45∶37.3。并在2015年时,我市二产比例达到最高峰,为12.4∶55.2∶32.3,此后逐年开始下降至2021年的13.6∶42.4∶44,从三次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安康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工业化率过早下降,存在工业化早衰风险。

        (三)从城乡结构状况判定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国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即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集聚效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进程。一般认为,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率介于30%-50%之间;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城市化率在50%-60%之间;在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率一般在60%-75%之间;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化率在75%以上。如表4所示,2011年,安康市城镇化率为35.92%,2015年为42.77%,2020年为49.92%,2021年达到51.6%,首次超过50%的工业化中期标准线。从城镇化率的角度看,我市在2021年才刚刚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门槛(必须注意的是,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等,加速了城镇化发展)。

        (四)从主导产业演进规律判定

        从国际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必然伴随着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在工业化初期,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由于需求拉动、技术要求简单、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便宜等有利因素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初期的前期阶段和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初期的后期阶段。在工业化中期,能源、动力、机械制造等资金密集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工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制造业的下降幅度较快,但高新技术制造业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尤其是数字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到大力发展。据我局整理数据显示(表5),“十二五”以来,我市富硒食品等六大绿色工业(传统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比重持续提升,2018年峰值占比达85.85%,其中装备制造等资金密集型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的增速超过原材料、丝绸等传统制造业,从主导产业结构的演进角度看,我市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期阶段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之间,尚未完全进入工业化中期。

        (五)从劳动力转移角度判定

        佩弟、克拉克等人研究认为:劳动力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在工业内部就业结构中,劳动力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过程,由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

        根据安康市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和结构变化情况来看。(见表6),全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五年增长51.4%,其中制造业增长51.5%。三产从业人员增长40.19%,低于平均增速。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增长率显着高于第三产业。加之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产业脱贫,狠抓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入建筑业、制造业领域。同时,我市54.6万外出流动人口中,从事建筑业、制造业务工的占据大多数,仅旬阳每年输出建筑劳务工人6万人左右。整体而言,我市就业人员结构明显呈现出从一产向二产转移聚集的发展态势,且二产就业人数增幅超过三产,暂未出现大规模的二产就业人员向三产领域转移的现象。表7显示,我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数量、产值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10.53%、85.39%,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6.7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工业就业人员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从劳动力结构转变角度判断,我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前期阶段。

        综合以上国际国内对工业化水平的常用判定标准作为参照,结合我市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城镇化率、人口就业结构、主导产业构成等发展实际,我们认为,我市已经迈进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门槛,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的前半段,但城镇化率、产业发展水平仍呈现工业化初期后半段的特征,整体呈现工业化发展初期后半段向中期前半段跨入的关键阶段。

        三、存在问题

        (一)对加快工业化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化。部分县(市、区)政府及部门一度对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认识出现偏差,对工业的支撑作用认识不够。片面认为第三产业占比高于第二产业是工业化进程发展的规律,没有认识到只有通过推进工业化,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才会实现较快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质的飞跃。部分县区对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内涵认识不到位,认为本区域环保约束趋紧,发展的重点应该在文旅康养、生态产业,缺乏发展工业要素禀赋,对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信心不足,在一定时期内对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重视和投入资源不够。

        (二)工业化率下降过早过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紧密,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给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互相促进的机制。我市城镇化和工业化协同促进不够,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化率持续提升,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43.55%,此后便显着下降,2021年仅为34.3%。与此同时,安康城镇化率从“十二五”初期的35.92%提升至51.6%,但远低于全国64.7%,全省63.63%的水平,与毗邻的汉中(52.3%),十堰(62.04%)也有一定差距。一方面说明工业化未能与城镇化同频共振,工业化率下降过早过快,存在工业化早衰风险;另一方面说明了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仍有差距,对工业的反哺作用发挥不够。

        (三)产业发展水平滞后工业化进程。从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来看,我市目前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我市产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工业化初期末期阶段的特征,尚未完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滞后于我市工业化水平判定的其它指标。

        四、工作建议

        我市亟待抓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有利窗口期,持续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同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规划引领作用。落实中省对安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到多规融合、上下衔接。针对安康立地条件差的实际,依据“点-轴系统理论”“增长极”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安康主城区、高新区和月河川道区域分别作为安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点和轴线,以旬阳、平利为两翼,把各工业园区(开发区)作为“极点”,将其打造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和增长极。按照“融合联动、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原则,科学确定县域工业发展定位和梯度布局,促进县域间产业集聚效应和联动发展。

        二是强化工业支撑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和工业化发展阶段规律的学习,倾注更多精力投入工业经济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强化投行思维、狠抓细分市场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强“六大绿色工业”,重点承接和发展一批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支柱工业,做大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毛绒玩具等新兴产业,立足实际、以点带面,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上取得突破。扎实推行“链长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精准对接省上23条、我市“11+7”条重点产业链条,促进安康工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新型工业化同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联动、相互促进。确保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合理扩大城镇开发边界,提前预留战略发展空间,打造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产城融合新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与外包,切实提升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同频共振。发挥工业化“上带一产”“接二连三”的带动作用,构建一二三产协调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将我市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是树牢创新驱动导向。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健全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与科技深度结合的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工业企业研发、生产、运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主动参与和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分梯队建设一批中省市各级产业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重点企业和链主企业聚集,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专业化发展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五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立足工业园区(开发区),突出抓好标准化工业厂房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配套各类生活配套设施和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县域副中心。培育首位特色产业,打造专业化园区。着力构建工业园区“双创+孵化”新格局,培育创建一批高水平的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创新载体,培育和吸纳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优秀服务机构入驻园区,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六是狠抓工业招商引资。抢抓疫情过后产业链重构和国家推进地区产业有序转移重要战略机遇期,投入更多人力、精力和财力,切实加强工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谋划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更多科技含量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配套项目落户安康。针对安康市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大力发展“归燕经济”。积极培育扶持县域市场主体,通过“个转企”“小升规”“大带小”,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产业生态体系。通过高水平的工业市场主体培育和高质量的工业项目引进落地来加快安康工业高质量发展。

        七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落实落细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和“链长制”工作机制,构建专班主抓主推、链长牵头抓总、部门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加大财税支持、完善要素保障,优化信贷政策、畅通融资渠道、提升创新水平、推动数字赋能、加强人才支撑、助力开拓市场、提供精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许启政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东系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