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放眼汉滨大地,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帮扶车间拔地而起,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畅通……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始终坚持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着力提高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去年以来,汉滨区狠抓产业振兴,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承载,推动区域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业引领 茶叶满载富民情
连绵不绝的山丘沟壑间,20余万亩茶园是汉滨区最让人瞩目的风景,这里种植着带动汉滨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霜降时节,茶园早已过了采摘季,但园区的活儿可是一年四季都不少。在汉滨区晏坝镇金龙村,村民三三两两穿梭在茶垄间,60多岁的村民老魏说:“自从家门口有了这个园区,我务工再也不用四处跑了,年龄大了,外出打工就业机会少,但是干农活可是老本行,一点问题都没有。”据老魏介绍,他和老伴儿都在茶园里务工,负责采摘茶叶和锄草,两人每天能收入300多元,“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日子过得很滋润”。
脱贫攻坚期间,金龙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瞄准茶产业,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产业分红、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收入带动全村贫困户142人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龙村“两委”班子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种茶兴业,以茶致富,不断拓展茶产业“致富路”。放眼全区,像晏坝镇金龙村这样依托茶产业助力群众家门口增收的村落早已遍及汉滨大地。
按照“良种化、标准化、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要求,汉滨区自“十三五”期间就为茶产业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以大竹园、双龙、瀛湖、流水、晏坝、牛蹄等镇为重点,大力推广“陕茶1号”茶树新品种,加快推进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每个镇都有多个成形的茶叶加工厂,为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能夯实了基础。2022年以来,汉滨区新建茶园1500亩,改造提升1.2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20.7万亩,产量达8800吨。新培育现代茶叶园区10个,现代茶叶园区累计达到56个。
随着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对茶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向纵深推进。2022年10月上旬,汉滨区建立和发布了“陕茶一号”地方标准,完成和发布了富硒龙王泉冲泡陕茶一号课题成果,品牌效应显着提升。通过加大产业培育和举办茶事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茶叶实现产销两旺,春茶、夏秋茶销售达历史最好水平,销售总额突破23亿元。
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说:“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聚全区之力培育乡村产业。茶叶、生猪、蔬菜、核桃、魔芋五大主导产业已成为汉滨区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势引领,通过培育打造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产业在链上发展、群众在链中增收。”
百花齐放 打出产业组合拳
2022年10月25日,洪山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张兴隆早早就在村里安排布置,准备迎接“贵客”。随着30000余株油茶苗陆续抵达,张兴隆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眼前这些一米高左右的茶苗就是他心心念念的“贵客”。
在汉滨区,除了发展茶叶等五大主导产业外,不少村子也在寻找新的产业思路。以长安村为例,多年来,该村就是在开了无数次院坝会、考察了无数项产业后,最终把目光瞄向了油茶,并成功流转土地300余亩带领群众发展油茶产业。和长安村一样,期待油茶果变成致富果的,还有牛山村,此次牛山村也订购了这批油茶苗中的3500株。目前,洪山镇15000余亩油茶树已经嘉木成林,相继建成了2个油茶园区、2条富硒油茶油加工生产线,12000亩油茶已见收益,年产富硒油茶油30吨,产值达600万元,带动600余农户增收。“油茶是个好产业,浑身是宝,既有经济效益,还有生态效益,我们决心要将油茶产业做强做优。”汉滨区区长吴大林说。
除油茶外,汉滨区各村镇根据自身地域特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丰富了内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10月份,正值烤烟丰收期。早阳镇4000余亩烤烟进入成熟采收的黄金时期。走进烟地,烟叶肥大饱满,烟农们正忙着采摘烟叶;步入烟叶加工厂,分拣鲜叶、夹烟装炉烘烤、回潮出炉分级打捆、联系烟站预约销售……烟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早阳镇按照“山上烤烟、山中畜牧、山下果蔬、稳定粮油、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发展烤烟产业上,早阳镇坚持早部署、早发动,通过抓强组织领导、抓实责任落实、抓优科学指导,保障烤烟提质增效,烟农增收致富。
2022年以来,汉滨区政府及早谋划推动烤烟产业发展。早阳镇迅速行动,积极推进烤烟“百千万”工程(培育百亩烤烟大户、打造千亩示范村、建设万担烤烟示范镇),制定出台《早阳镇2021年—2022年扶持烤烟生产加大产业主体培育奖补政策》,坚定群众致富信心,让产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
除此之外,中原镇的粮油、沈坝镇的蚕桑、瀛湖镇的枇杷、大河镇的天麻、吉河镇的拐枣等产业,都已慢慢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壮大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保障。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目标早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的汉滨区,因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乡村产业落实落地,勾勒出农村产业兴旺、百姓生活富裕的美丽图景,不仅使村民得到了真实惠,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奋力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综合施策 拓宽群众增收路
民荣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即将投产;立华10万头生猪繁育一体化项目已经竣工;阳晨核心育种场迁建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总投资5000万元的坝河10万只蛋鸡产业链项目已正式投产。洪山石狮蔬菜保供基地、牛岭红色美丽村庄、茨沟豆腐小镇等一批产业项目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流水大竹园第二批省级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项目通过市级评审。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蔬菜、生猪)项目已完成立项。晏坝镇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示。截至目前,全区已谋划申报农业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达70.93亿元,其中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48.95亿元。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有温度的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
围绕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汉滨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一手抓市场主体培育,打造产业园区示范体系,一手抓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千家万户群众增收的基础,实现市场经营主体顶天立地,庭院经济铺天盖地。
为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汉滨区重视“五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这里的“五心”,就是“有爱心、有热心、有诚心、有良心、有恒心”。2022年以来,汉滨区已认定“五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家,他们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在带动当地产业振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庭院经济发展方面,汉滨区坚持多措并举,重点探索了“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并制定奖扶政策,促进群众居家就业。
培育乡村产业,靠的是“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汉滨区制定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谋划推动了大竹园流水茶旅融合、月南片区农旅融合、县河财梁农旅融合、关家田园综合体、北部粮仓等五大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带建设,并集中资金予以扶持;加大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将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冷藏保鲜设施补助等惠农政策,抢抓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帮扶机遇,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全面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63个(省级8个、市级88个、区级167个),其中去年新认定区级航母园区4个、区级农业园区25个,申报的3个市级航母园区和11个市级农业园区正在审核认定中。新认定了沈坝镇奔康中药材等50个示范家庭农场,每个农场3万元奖扶资金已全部兑付到位。
汉滨区副区长周本才说:“汉滨区是国家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区之一,巩固衔接任务异常艰巨,区委、区政府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从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效果逐步显现,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广袤的汉滨大地迎来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广大农民群众正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